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销量相关的思考。前几天我看到比亚迪发布的一则消息,汉这个车型已经连续三个月销量超3万。累计销量已经超40万台。
此前就一直有其它厂商的朋友问我,为什么比亚迪汉这车能卖这么多?
可能很多人认定,汉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比亚迪在电池、混动方面的技术优势。承认这是产品竞争力的底层支撑。但在我看来,比亚迪汉最成功的,是它赢在了起点:产品的定位和定调上。
我认为,汉大卖的原因很简单:它是当今新能源的中高级轿车里最为“主流”的一款。
什么是主流的轿车呢?就是过去的合资B级车——凯美瑞,雅阁,天籁,帕萨特,迈腾,君越,蒙迪欧这种车。
这类车的特点是设计风格相对成熟大气,靠实用性、高级感和配置打动用户,功能上宜家宜商,能做家用车,也能做企业接待用车,还能做网约车。
回想5年前,新能源车还没成气候的时候,雅阁、凯美瑞、天籁,帕萨特等,个个月销量都轻松一两万,整个细分市场每月轻松达到十几二十万台的规模。证明中国人需要这种车,喜欢买这种车。
如今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大约在25%,部分一线城市去到百分之四五十。由此推断,成熟主流的B级轿车“新能源化”的市场空间,每月至少有大几万台。
而目前这个市场,除了比亚迪汉这一款"像样"的产品,还有哪些竞品?我几乎想不出来。
其它新能源对手在干啥呢?在跟着特斯拉搞科技感,入坑才发现那是个没有眼前收效的无底洞;在搞所谓“年轻化”的四门轿跑,后座空间要么顶腿要么顶头,连中国人对一台四门轿车的基本心里需求都拿捏不了。
于是,偌大一个中国特色主流新能源轿车市场,只有比亚迪汉一款能打的车……
而比亚迪汉抓住了这个市场空档,迅速上量的同时,把新技术的成本摊低,巩固了它的竞争壁垒。
以上带来了一个我的思考:中国品牌造车,尤其在新能源时代,产品的初期规划定调太重要了。有些车是出来炫技和立flag的,这种产品可以稍微任性些。但大多数产品,都是想走量的,那车企就一定要想明白,打什么样的细分市场,该拿出什么样风格特性的产品,这背后需要准确的造车眼光和哲学。
我看到一些新车,耗费巨大人力物力造出来,但定位定调明显不对,后期怎么吆喝都难卖。这就是一开始的产品规划没做好,我看着都挺可惜的。
引用一位网友的留言:Ifyoudon’tknowhowtoplan,youplantofail.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