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  • ···
  • 手机端
  • ···
  • 官方商城
  • ···
  • 情怀车中心
  • ···
  • 专业车膜
  • ···
  • 加入我们
  • ···
popup_logo

即将打开“大家车”小程序

32

要怎么做,汽车才足够安全?

2020-01-06 · 浏览 34617

  ​* 本篇为汽车品牌特约内容

最近关于汽车碰撞测试的新闻还挺多的,有负面的,当然也有正面的。MG品牌的ZS EV和HS参加欧洲的E-NCAP测试,都拿到了五星的总评。

E-NCAP和其他的碰撞测试一样,除了个别主动送检车型之外,测试对象就是在欧洲市场销售的汽车。想要进入欧洲市场,一定绕不开E-NCAP的检验。MG品牌销往欧洲,就一定是要按照E-NCAP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。

E-NCAP可以说是包括C-NCAP在内的多个车辆安全性测试标准的范本和模板,甚至说E-NCAP是世界汽车安全性测试标准的引领者也不为过(除了美国高速公路局的IIHS采用相对独立的项目)。

E-NCAP相比于C-NCAP,碰撞测试的项目和评分标准大体上一致,只是采用不同百分位的假人(可以理解假人身材不同),也比C-NCAP少了侧方刚性柱碰撞测试。

简单来说,E-NCAP是全世界汽车安全测试的风向标之一,测试项目全面,评分标准严格,E-NCAP的五星,含金量还是挺高的。这里应该又有朋友要说那句话了:拿五星不代表这车就是绝对安全的。

这我不否认,毕竟E-NCAP也好,其他什么碰撞测试也好,“考试项目”都是固定的。但是这些固定项目,其实本身就模拟了几种典型的严重交通事故,“考点”本身就是来源于实践。

而且我们也可以继续深挖五星背后的单项得分和综合评价,这其中包含的信息量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。

我们来简单翻译一下E-NCAP对名爵ZS EV评价的大意:在偏置碰撞测试里,假人约束良好,膝盖、股骨等身体各部位读数表现良好,假人受伤风险低,并且我们认为它能够确保不同身材的乘员,乘坐在不同的位置,都能够得到足够的保护。在正面碰撞测试里,前排乘员保护性优秀,后排乘员的胸部表现略差,但其他部位表现良好。侧碰表现满分,假人没有受到任何伤害。侧方刚性柱碰撞,除了肋部读数不佳,其他方面表现优秀。

大家有没有发现,在整个评价的部分,没有任何一个词语是用来描述车身损毁情况的。这就是碰撞测试的核心价值:一切以人为本。

车身主动安全性设计的终极目标,是保护车上的乘员,而车上乘员安全性主要由两个维度评价:在车内受到二次碰撞、挤压的受伤风险,还有在碰撞过程中由约束装置带来的冲击(被安全带勒、被安全气囊“爆头”)。

所以,汽车车身安全设计的两个最核心的目标:第一个是用各种高强度材料制造出一个稳固的空间,让车辆的吸能溃缩区变形之后,仍然能保证车身不会过分入侵乘员舱,维持乘员存活空间。

那么我把车架做“硬”不就行了吗?并不是那么简单。

因为第二个目标就是,在碰撞过程中,必须要考虑人体受到的冲击力是否超过人身承受的极限。

碰撞的本质就是让车辆在极短时间内从某个速度锐减到零,所以如果我们把碰撞过程看作一次“急刹车”,那么“刹车距离”就是车的溃缩量。正如刹车的减速度越大,刹车时间越短,刹车距离就越短。

而人体承受的冲击力和碰撞时间的关系,是近似成反比例的。也就是类似于给定面积的一个长方形,它的底和高的关系。长方形越窄,就越高;越宽,就越矮。

所以,刹车距离、时间(长方形的底)越短,车上的人承受的碰撞冲击力(长方形高)就越大。冲击力过大的话,就算安全带能够有效束缚住乘员,乘员的胸腔、盆骨、颈部、头部仍然会因为受到过于强大的拉扯而受损。我们假设一个极端的例子,一台车坚硬无比,没有吸能溃缩,那么它就可以瞬间撞停,但是车上的人受到的冲击力就会趋于无穷大,那么胸腔会被自重压碎、盆骨会碎裂、颈椎会被扯断,内脏失去骨骼的保护,甚至还会被碎骨刺伤,人也gg了。

给定面积的长方形,底越宽,就越矮。所以我们希望用吸能溃缩的方法,尽量让车的“急刹车”时间可以延长一些,把人体承受的冲击力摊分到更长的时间里去承受。

一般汽车设计,车碰撞时的人体承受的冲击力的设计目标是不高于30个g,也就是自重的30倍。

这就需要使用各种不同刚度与强度的材料的组合,将汽车的动能以车身变形、溃缩、断裂等多种材料变形的方式储存起来,让整个碰撞过程可以充分吸能。这有点像防弹衣的设计:既要“接住”子弹不能让子弹打穿防弹衣,又要“化解”子弹的冲击力,避免人体被冲击力所伤。

这个设计的过程除了要在前期做好设计和计算之外,也需要大量的软件仿真与模拟,前期的仿真模拟越准确,到后面试制车做实际验证时走的弯路就越少,实际表现就越好。

所以回到名爵这一波E-NCAP的表现,说明名爵的车身设计,在碰撞项目中能有效保护车内乘员,碰撞表现达到国际一流的水平。

汽车不够安全,能力问题和态度问题至少占一条。以往很多新品牌的被动安全性表现不好,更多的是能力问题。但是随着汽车设计水平越来越先进,新的高性能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,主机厂的能力也已经上去了。

那么最后的问题来了,既然汽车越来越安全,甚至可以说碰撞安全性在某程度上是一条底线。那么主被动安全性能优秀这一点,位列大家选车条件的第几位呢?对于不够安全的车,会一票否决吗?大家在评论区发表意见吧。  

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:
MG名爵
碰撞
安全
车架
名爵ZS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可发表评论

精选评论(9)

🚗社会主义加
2020-01-06

支持国产,HS开了半年,家用体验很好

1
回复
陈小二
2020-01-06

必须排在第一,生命只有一次,特别是家人

1
回复
阳光下的杉树
2020-01-06

主动安全相对次要吧,毕竟可靠性不如硬件安全。碰撞测试不够安全的车肯定一票否决啦,但是谁知道是否中外有别

点赞
回复
伊丫
2020-01-06

分析的真好,关于碰撞又学到新知识了,谢谢分享

点赞
回复
峰
2020-01-06

一切以人为本,买车肯定以安全为本,事故无数而生命只有一次,尽可能保护车乘人员安全到达目的地才是交通工具的最基本职能!

点赞
回复
车友443869
2020-01-06

第一☝️哦!我觉得汽车的主动设计的越好!越是好事!但开车还是要注意安全哦[微笑]

点赞
回复
Mark_&_Wei
2020-01-06

我不会用第几位去衡量它,难道安全不应该是最基本的吗?我会去衡量不同的配置和动力,但我不会去衡量安全,中保研A以下的车看都不会看

1
回复
MR.rol
2020-01-06

当然是一票否决,因为被动安全不光直接跟我们自身的安全息息相关,也体现了车场的技术水平和态度

点赞
回复
A0 小吴
2020-01-06

我是名爵车主,我比较怕欧版车型和中国车型生产标准有差异

点赞
回复
所属分类
技术解读
188图文 · 370视频
本文作者
曾颖卓
187图文 · 856视频
车评人,导购,技术改装仅差造车
最近发表
撤回OTA,手握1500匹马力该怎么驾驭?
1天前
762
0
百万销量后大换代,它太大胆了!
04-30
190251
0
杭州湾库里南,卖50万怎么样?
04-27
1199
0
我的GR YARIS终于要来了!
04-25
178463
1
试驾深蓝S09,半价买理想问界“同款”SUV!
04-24
1253
0
拼了!30万能买到绿牌版的MPV王
04-24
1251
0
乐道L90第一爆,国内唯一前备箱!?
04-22
1308
0
试驾沃尔沃XC90,我在它身上感受到了造车的哲学
04-17
1267
0
19.99万起,极氪007GT能成为猎装车新王吗?!
04-16
1393
0
试驾零跑B10,10万级性价比天花板,它什么都给你!
04-04
1442
0
查看更多
合作: bd@djcars.cn
电话:020-84138316
地址: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和平路1号良仓新造创意园1号仓
如有问题,欢迎告诉我们, 问题反馈
2015-2025广州朋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工信和信息化部 | 粤ICP16009880号 | 视频备案0108283170590065